目录

笛子的调是什么意思,不同调的笛子有什么区别?

网上搜索这个问题,只能得到 G 调好吹、C 调难吹这样的说法,嗯?这和问题有什么关系吗?故此记录下我个人对这个问题的回答,如果能帮助某些人解答困惑也是一件益事吧。

(此文笛子指中国六孔膜笛)

信息
本文首次发布于b站。

一、基本乐理

按音乐理论、十二平均律。如果两个音的频率为 $2:1$,那么称较高音比较低音高一个八度。

一个八度范围有十二个音。分别为 C、♯C、D、♯D、E、F、♯F、G、♯G、A、♯A、B,(♯C=♭D、♯E=F)

(相邻两音频率之比为 $\sqrt[12]{2}$ 。相邻的两音称为半音关系,中间仅间隔一个音的两音称为全音关系。如 ♯C 比 C 高一个半音,♯D 比 F 低一个全音。)

$1$、$2$、$3$、$4$、$5$、$6$、$7$、$\dot1$ 是自然大调的音阶。其音程关系为“全全半全全全半”($1$ 与 $2$ 为全音关系、$2$ 与 $3$ 为全音关系、$3$ 与 $4$ 为半音关系……)。

那么调是什么?一般来说调指的是大调,音程关系为“全全半全全全半”。其他调这里不考虑。

自然大调(C调)就是把C作为 $1$,按音程关系得到 $2$、$3$、$4$、$5$、$6$、$7$ 的音名,为 D、E、F、G、A、B。

某调就是把某音作为 $1$,按音程关系得到 $2$、$3$、$4$、$5$、$6$、$7$ 音名。如

D调的 $1$、$2$、$3$、$4$、$5$、$6$、$7$ 为 D、E、♯F、G、A、B、♯C;

E调的 $1$、$2$、$3$、$4$、$5$、$6$、$7$ 为 E、♯F、♯G、A、B、♯C、♯D;

等。

二、笛子的调

一支笛子,六孔全按,缓吹发出的音是该笛子的最低音(筒音)。从一孔至六孔依此放开,音高就逐渐增加。

规定 第三孔音(开一二三孔、按四五六孔缓吹发出的音)的音名 称为该笛子的本调名,写在第三孔的侧面。

一般来说,筒音升高两个八度加两个全音范围的音是一支笛子能吹出的最高音。筒音至最高音的区间称为该笛子的音域。可以说,笛子的音域由筒音决定。

我们知道,筒音越高,第三孔音就越高,即笛子的调越高。那么可以说,不同调的笛子本质是不同音域的笛子。如

C 调笛音域为 G4—A6;

E 调笛音域为 B4—♯C7;

G 调笛音域为 D5—E7;

等。

三、指法与转调

筒音作 $\mathop{5}\limits_{\dot \ }$ 指法,就是把筒音作为 $\mathop{5}\limits_{\dot \ }$,按此指法第三孔音是 $1$。此指法为笛子的本调指法。

筒音作 $\mathop{2}\limits_{\dot \ }$ 指法,按此指法按四五孔(其余孔放开)吹出的音是 $1$。此指法的 $1$ 音比筒音作 $\mathop{5}\limits_{\dot \ }$ 的 $1$ 音高五个半音。$1$ 音变了,相应的调名就改变了。如 C 调转为 F 调(如此,可用 C 调笛筒音作 $\mathop{2}\limits_{\dot \ }$ 演奏 F 调谱)、D 调转为 A 调等。

(还有筒音作 $\mathop{3}\limits_{\dot \ }$、筒音作 $\mathop{6}\limits_{\dot \ }$ 的指法等等)

可以知道,不同调的笛子本调指法都是一样的,即筒音作 $\mathop{5}\limits_{\dot \ }$,转调指法也是一样的。

四、C 调的笛子能不能吹 D 调的谱子?

D 调谱子中包含的所有音在 C 调笛的音域范围内的话,可以通过转调的方式,把 D 调谱转为 C 调谱,那么就可以演奏不同于笛子调的谱子。

(此外,即使不把谱子转调,直接演奏的话也不是不行,无非就是相对原曲高几个或低几个半音,各音的相对关系没变,独奏的话我是听不出差别的。)

五、参考、推荐书目

  1. 赵松庭. 笛艺春秋(赵松庭的笛子)[M]. 浙江人民出版社, 1985.
  2. 蒋咏荷. 笛子教材[M]. 音乐出版社, 1956.
  3. 李重光. 音乐理论基础[M]. 人民音乐出版社, 1962.